《易经》中的“道”与中国理性精神的“养成”

主页 > 易学动态 > 上官新闻

约5万年前的冰河期渐退后,智人从非洲崛起。并在尼罗河发端创造了第一个古代文明,然后通过漫长的迁徙,很快实现了智人全球化。让人称奇的是最后只留下了中国文明没有中断,这是为什么呢?根由在于思想,在于理性。也就是孕育于中国文明中的理性精神,始终没有断,这是文明史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视角。

人类组成社会,社会的递阶形成文明的展开。社会的生长元素可能有很多,但是离不开基本的一条要素,即人类生存优化效率。生存与效率的不断优化,背后反映的实际上就是马克思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历程。中国的古老文明和古代文化中,这一思想体现在《易经》中的“道”的思维,《易经》之道,即为易道。这条思想路径可以理解为,从易达之道到高效无咎。从经济学的视角观察,中国历史沉淀的五《易》,正是从规范协调人类生产到金融再到做人的理性的思想成长史:

最早盘古《连山-易》教人在连绵山峦中合作围山狩猎;

之后伏羲《洛书-易》教人在洛水边开展畜牧业生产;

次后女娲《河图-易》教人利用黄河水开展农耕作业;

再后的女匽《归藏-易》教人利用货币开展金融贸易;

最后文王《周王-易》教人在王道中为人处事求长进。

从古代货币研究,到智人考古数据再到dna引导,可以发现,中国的易道是人类生存优化效率与地缘条件利用匹配关系中,寻求天、地、人之道,达到天人合一境界无咎的理性,从而守成了中国文明。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人行为与信仰的模糊性竞然就是从顺应天道、地道和人道合一中去寻求无咎。

三个中华创世神话故事背后的“世俗”逻辑

研究显示,因智人迁徙在1.4万年前形成了中国北方羌人族群,并沿渭水、黄河中下游形成了中国北方族群。羌人很早就认识到合作的重要。于是,首领盘古在团体围猎中创新了一种合作的方法。后人留下了“盘古开天”的故事,显示其从父系社会崛起,后人将其围山狩猎的合作方法总结为《连山-易》,易道起了。

6800年前,人类文明还处于酋长部落各自演化阶段,中国北方伏羲与女娲两大部落竟然完成了一次跨部落、跨血缘的融合。两大部落融合不但实现了畜牧业和农耕生产力创新互补,而且还促成了女娲巫文化《河图-易》与伏羲《洛书-易》的融合,最后形成了以双鱼太极图为标识的伏羲理性。显示“易”道在产业中延伸了。

女娲又称女巫。巫字的意思是,上面一横为天,下面一横为地,两边两个人,在讨论关于天与地之间一竖的道(最早巫字还有讨论人与人之道的一横)。可见巫文化是由农耕引导追寻自然规律起源的。女娲部落从狩猎向农耕转型中伴生了天文、历算和医术,形成了中国最早成系统的八卦文化。伏羲与女娲的融合更是一段极其生动的故事。

盘古父系后裔,到了伏羲时由畜牧业创新中崛起,并沿渭水一路向东扩展上千公里后遭遇女娲部落。于是,女娲老巢涉县留下了一串神话:

先是发生了一个灭顶洪灾的故事。研究发现,黄河洪灾平均是7个月发生一次,而且当地人类还学会了利用洪水泛滥得到肥料发展农耕的技巧。并由此产生了《河图-易》。说这是一次灭顶洪灾显然是另有所指,不然,怎么会把一次有规律的事件说成是灭顶之灾呢?即便是百年一遇的洪灾,也无须流传6800年。

接着便是看来更为荒唐但名气更大的女娲补天。天怎么塌了呢?好端端的天为什么要塌呢?人怎么会有力去补天呢?单独看也是不知所云。

第三个故事是说兄妹成婚。把千里之外的客说成是兄?并说洪灾灭了全族只剩伏羲女娲。于是,兄妹成婚重新造人。单独看这也是不合逻辑的。

但当把这三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关联起来看,将他们各自的生产力优势和文化成果以及历史关联条件合在一起看,这个迷团就破了。

现实的逻辑可能是:千里之外由畜牧业创新崛起的父系部落向东进兵,打败了由农耕创新但社会还没有转型的母系部落。说明社会转型很重要。中国“易道”响应了社会转型。

落后社会的天塌了,于是,女娲去向新兴力量讲和,最后是兄妹两个部落融合了。这反映了人类社会一次独有的文明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以伏羲和平合作为想象的双鱼太极图与女娲巫文化八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最源头图案式表达的“易”道。从此,智人源头传统封闭的酋长式血缘政治在中国被打开,易道合作无咎。

伏羲太极图表达的易道成为后来如北斗星光一般引导中国人文演化的源头,让部落融合成为趋势,但这一图案理性被导入文字中去扩展应用和传播是极难实现的。

从中科院赵信院士在甘肃天水地区发现了5000年前古人用卦骨占卜的证据中,依然还没有能看到中国人类把这个理性导入文字。

4500年前炎黄部落再融合社会大发展。仓颉为让炎、黄两大部落识别库存牛羊等物资而开始以实物象形来造字,也没能把伏羲理性导入文字。

文字是在人类互动交流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平常没有交流互动,也就没有文字创造。而部落大融合会带来大交流,也会带来文字大创造。在中国甲骨文之前,是哪一个时期的社会满足了上述条件呢?

事实上,要将伏羲图案式理性导入文字,单单沿用仓颉发起的象形造字是不够的,还要有“象形+会意”的创新才行。而这是可遇而不可求呀?这个机会是在尧舜禹时期帝尧之次女,货币发明人典龙之妻、贞人女匽造“偒”字,又引出“易”字后出现的。

4100年前华夏部落与九夷形成了对峙。为化解冏境,《史记-尧典》的对外政策有曰:以亲九族、协和万邦。于是,大政治家帝尧招贤纳士发起了内部生产力改革。

帝尧听说虞舜与典龙在历山种稻捕鱼惠乡邻的美传。于是带上两个女儿前去考察。次女女匽看到舜、龙分别在两块水稻田里耕作情景,就地划了一幅图,只见两边两块地+耕地上走个圈+两人各牵一头牛,成了一个“典”字。尧以此为典范,号召民众来黄淮平原种稻,并引发了大禹治水。

通过考古实证可以看到,甲骨文里有90个“象形+会意”的“福”字。显然,这是90个有字部落向历史报到了。但90个福字是何时聚合的呢?

据查,商朝各朝各代都没有部落大聚合。而商朝又是传承夏朝的。匪夷所思的是在夏朝17代王中,也没有一个朝代是聚合天下的。只能向前去找。

显然,夏前帝尧时的华夏还在与九夷对峙并没有实现大聚合。到了帝舜主政时才出现九夷融合也才10来个部落。而将上百个部落汇聚在一起的只能是在“舜后夏前“。

于是,历史自然锁定了大禹时代。

当然,从90个福字中也可以看到会意造字在夏初已普遍兴起。而女匽造字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但其抓住的社会关系最为要害。

大禹统一九州后在涂山会盟百官,将用贝为币的规模大幅扩大。中科院王吉怀考古显示,当时约有35个部落聚合了。

同时,女匽对上海沙冈渔民用围堰竭泽捕捉的一种随海潮而来,低头吃沙粒上微生物的鱼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她原来造的“鱼与甾“字合并,造了一个鲻字,为运鱼车造了一个辎字,管车队叫辎重。

这也成为奉贤偒傣人在4000多年历史中产业存在的见证。后来,子贡运鱼车队达到了“车百乘”。围堰竭泽捕鱼法研究,为今天推断货币起源、甲骨文起源、大禹九州贸易与夏王朝关联的起源以及中国的易道转型提供了一条漫长对应的逻辑链。

女匽造“贝”字引发广泛关联,她用象形的贝字与其它会意关系组合起来造了宝 贵 贤 庆 买 贮 赊 贪 责 败 贞等11个字。奠定了货币起源的沙冈文明。今天,从女匽造字痕迹中找到的字已有 30多个,比仓颉还多。

有意思的是:文字必须成系统才行,而有了“会意+象形”造字,文字才能成系统。也就是说仓颉造的只是字符而不是文字。但历史把造字的功劳早早地让仓颉注册了,女匽就只能是无名英雄了。但今天人们用女匽造“贝“字后的关联字深入社会,已达到了70多个,其它关联字更是不计其数。

女匽在沙冈的造字中,要数为拾贝的良诸侗傣人造“偒”字来换取“侗”字最生动。“侗”傣种田人与拾贝“偒”傣人当时是并存的。偒字为奉贤今天留下一群讲全球元音最多语言的人群。

偒=人+太阳+海岸线+万物。再从偒字中减去“人+海岸线”就引出了用途更宽的“易”。显然,易即易长=高效。表示海贝为币让社会高效。产业易转入了金融易,“易”道转型了。

女匽造“易”字,把伏羲图案式理性带着巫文化导入了文字。从此,伏羲理性不再漂移,在社会演化转型中得到了更大包容和展开。易字也让原来北方生产力“以天为本”有了一个以人为本的金融转向。女匽以大禹九州治理为背景,以梁州贸易中心为实现收归、贮藏的金融管理创制了《归藏-易》。女匽金融易在传统基础上是改天道为商道。她把巫文化占卜贞人的贞字,由向天卜改为向地卜,把卜下的鼎改为贝。形成了卜下有贝的“贞”字。

两种不同的占卜思想,最后让周文王以新型王朝治理关系为引导作成了《周王-易》,成为后来中国文明理性的圭臬。让产业、金融及人道归就了国家治理的王道。

2500年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由诸子百家围绕着《周王-易》展开的关于社会治理的百家争鸣,是得到了老子的传承和孔子的传播。

中国理性的成长与天道地道人道的统一

易经中的道及其变化逻辑 ,是针对人类生存优化效率在产业、金融、政治治理理性匹配升级中寻求客观与主观统一的要求。

从人类生存优化获取效率看,无论是时代的最优选择还是工具或合作的创新,都是要让天道、地道、人道达到天人合一实现无咎。

从人类普遍合作关系看,4600年前的埃及法老在建造金字塔时已表明,尼罗河边九个最大部落对应九柱神的宗教被统一了。可见人类宗教起源很早也可以并存。而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人类会在坚持学习和创新中实现生存优化。但人类要坚持和平无咎的理性是需要方法创新的。4500年前,中国经历了炎黄部落的融合。这是伏羲理性的第二次社会大应用。

帝尧时期,针对华夏部落与九夷对峙竞争而发起的内部改革,是从招贤纳士开始的。最终归结为舜龙种稻鲧禹治水完成了黄淮平原的生产力崛起。

这是由产业《三易》引导的行为,并让此产业崛起瓦解了华夏与九夷的对峙实现了融合。这是伏羲理性第三次大应用的结果。

帝舜融合九夷后,设9个部长级的岗位。患难兄弟典龙任纳言官。《尚书-舜典》帝曰:「龙,朕{即土}谗说殄行,震惊联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意思是说,典龙呀,我们用海贝为币,有人在说三道四,我很担心,命你做纳言官日夜关注这一动态,并告诉大家我是守信的。显然,让帝舜忐忑不安的金融时代来临了。帝舜时期,典龙小规模用沙冈海贝为币的初期帝舜是担心的。但大禹统一九州后的行动表明,货币被大规模推广了。

大禹利用其治水威望,在涂山会盟百官,用海贝换九州之铜铸鼎,让九州各拜各的祖,留下了天下为公,一言九鼎的美誉。与此对应的三星堆出土的法老面具和6株青铜神树以及树上的9只“飞鸟“来看,远来的埃及阿蒙神遭遇了“易道”的无咎,没有占到上风而被阻止了。

继而,大禹又在绍兴会稽山会百官,大力推广税法《禹贡》。并以治水种稻的豫州为中心,将周边八个州与之建立贸易关联。此外,大禹还在原来南线与西方贸易的基础上又打通了北线的河西走廊。大禹坐镇梁州,亲自挑起了贸易大梁,掌控对内对外贸易并支撑九州政治。从而出现了今天让人感到十分奇怪的以豫州为中心的产业组织和周边金融贸易并存的双重领导模式。女匽对大禹九州治理的这一组织想象,用《归藏-易》来进行总结推广。

今天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的规模比同时代的二里头候王宫规模大了数倍的现象。研究显示,二里头文化是河西走廊危山、敦煌地区齐家族群内迁形成的文化。《周王-易》出现,也代表了中国的易道从生产、金融组织升级为政治治理。中国易道的无咎,到了孔子时期,最后已表达为“凡事和为贵、百善孝为先、人人求出息”的经典教义。

此后,中国在象形文字中形成了一柱公共堆积的、蓬勃生长的祖宗之法——“孝”,并成了一个唯物思想引导的、不排他的、开放式的宗教体系。

《周王-易》道无咎的政治应用最早要数汉武帝最神奇:他在早期时休养生息用道家,中期时反击匈奴用法家,后期时安定秩序用儒家。政治家这种顺势而为不断调整对策让社会治理达到“无咎”的行为,连中国最著名史学家司马迁都出现了误判。他认为孔子六艺之说散而没有重点。显然是看走了眼。深得易道的汉武帝敏锐地将长治久安的无咎落在“礼”上。

政治家针对不同的社会状态所采用的精准治世理性,正应了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言。易道是沿着人类生存优化效率引导而采取的一种适配行动。这一理性从占卜词“无咎”到今天实事求是的表达。“易”道升级了。

尽管思想家在不停地解释世界,而政治家却在不断地改变世界。中国人对现实问题寻求符合客观无咎的方法是人类独一无二的。人类生存优化的效率引导了人类的治世创新。历史是一条千万年的k线,与当下时代的条件显示可能并不一致,这正如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下偏偏黄河从兰州下来就向北去了,到了下游才看到向东。这也显示了以唯物理性为引导的治世方法要做到实事求是和无咎是十分艰难的。但主观的偏左或偏右在中国易道理性下总是会得到纠正。

从另一个角度看,3600年前的甲骨文有5000多个字符,今天可读的才1600多个。而今天10万汉字构成了中国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藏。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了一次或多次曾经的创新和无咎的指引。汉字是当今人类文字书写表达中最简单,也是效率最高的。从甲骨文的规模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当时的成熟。

只要想想,商汤崛起是因伐无道而起?而周文王也是伐无道而起并再造王道《周王-易》的?把前朝无道文化清空就不会伤及无辜吗?当某一产业《易经》远离时代时,金融的《归藏-易》或向钱看似有不足时,讲述做人道理的政治易《周王-易》就来了。

中国唯物理性与易道关联的另一个现象是神字的起源。女匽在海边看到拾贝人的形态就造了一个申字,字型用一个反向的s及上下两头带钩或手来表达。意为一手拾贝,一手用贝。后人简化,用一个田字上下伸手变成了申。这个申字,现在还是上海的简称。申字到了中原,巫师认为:拜天让“申”(神)光身不雅,于是申又被穿了衣服成了今天的神。中国的神也是起源于唯物的。这也表达了中国百姓拜的神,也都是曾经活生生的祖先英雄。可见,中国历来不抢“上帝”,但也没让远来的阿蒙神上位(注:河西走廊有用法老面具表达的阿蒙神,长了两个大耳朵,跪下后拜了唯物的青铜铸件)。后来汉朝时,主张众生平等的佛教受到主张严格等级的印度教排斥而传入中国,佛教就创造了一个大神叫如来——如同来了一样。于是融入了中国。

“贤”字起源和演变也颇有意思。女匽造贤字的本意是:在沙滩上弯腰拾贝的人为贤、多财。当奉贤偒傣人言堰向老师孔子推荐,用家乡起源的“贤“字来对应多才多艺的72名弟子称谓后,《说文解字》就把“贤”说成了多才。今天上海奉贤的贤文化研究认为:多财与多才都有首创与独创的精神所在。

中国理性精神的贡献:走向全球大合作的精神基因

中国理性精神的价值,在于持续的引导人类扩大包容实现创新,顺应天道、地道、人道的时势变化,守成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达成天人合一无咎的境界。

让一个社会演化做到客观无咎,可能只是一种理想。但现实中的坏孩子干了坏事和好孩子干了错事是不同的。在思想上争取无咎,就会做到有错必纠。一个民族如果坚持这一条,那么文明自然就会持续。易道的源头在于和平合作。易道的守护方法在于客观无咎。而无咎相对应的是人类生存优化与优化的效率。易道独特理性不仅仅在于它对无咎的执意坚持。而在于它能最广泛的团结民众,确保人类文明高效延续无咎。

尧舜禹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实现九州上百原始部落统一,形成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尚书·尧典》的五刑是并无死罪。而且,对外制定的政治方针就是亲和的。帝舜是沿用了帝尧时期的五刑。也没有增加死刑。所以史传大禹父亲鲧治水不力被处死并不实,而是被流放到羽山至死了。大禹统一九州后,连刑典也没了。相对来了税法《禹贡》。他在涂山会盟诸侯。为统一货币又取信诸侯,大禹用各地诸侯拿来换海贝为币的铜分别给各州铸成了九个大鼎。让各州各拜各的祖,以示天下为公,并表示长期守信一言九鼎。

海贝为币让中国社会在“易”道中转型了,显然,人类多民族统一的最早国家:夏王朝是接踵而至。大禹在河南登封阳城建都,形成《禹贡》五服税制中最核心的“甸服”区。

从人类最早起源的货币看,也正是在中国独一无二唯物无咎理性引导下的社会才可能形成。因中国北方部落之间不断的和平融合,社会财富持续增长,一般等价物的需求就出现了,社会开始寻求货币信用锚地。伏羲女娲融合后的第二次炎黄部落大融合后,最先由黄帝确认公羊作为最合适的等价物应用了。显然,公羊较大,交换不便。于是,帝尧时期又出现了龟甲、丝巾。但公羊、龟甲、丝巾依然是没能实现真正货币起源的条件。

现代研究发现,真正让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起源在需求出现后要具备:主政专控、易于使用、有效防伪、持续供应以及信用锚地这五大条件。怎样才能同时具备这五大条件呢?

经中原主政者常年探索,帝舜时的纳言官典龙已深知中原社会需求关系和“易”道理性,异常创新将其家乡上海沙冈的一种特殊的海贝为币,成就了人类的货币起源。货币发端于如此苛刻的社会条件,而社会是听命于理性的。货币显然不仅仅是人们普遍接受、创新于为人类日常生活使用的一般等价物那样简单。否则,智人较早崛起的两河流域在3300年前,还仅仅是用金属丝切割来换物。原因在于形成货币社会的需求条件和五大要求不是能够简单获取。

马克思从西方哲学成果中发现了唯物史观后,以此为工具研究了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发现剩余价值的存在对其内部矛盾运动是不可调和的,无法让社会实现持续高效。中国易道的无咎理性,本质上就是让社会坚守在人类生存优化高效的大道上,中国文化采用的形式是让百族之善聚焦于公共之孝的象形文字之中,从而坚守了文明的不断。

所以,中国社会治理中取货币之道,就是取合作之道。中国易道理性,构成了中国文明自觉回归客观要求的坚韧性,让中国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唯一不断的文明样态。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道不厌转,易不厌烦,客观无咎。显然,中国易道对无咎的追求,也是世界的追求。人类必然走向大合作,而中国理性必将引导人类走向下一个全球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