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闻过”的境界

主页 > 易学动态 > 法制网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刘少奇同志说过,“人对错误的态度有三种:改正得快,改正得慢,死而不改。改得慢不好,死而不改更不好”。无论是过错、过失还是缺点、不足,抑或是缺陷、短板等,皆可称之为“过”。由于工作和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意外情况、偶然因素、突发事件也可能不期而遇,所以党员干部有“过”在所难免,实属情理之中,但闻过的态度却不尽相同,也彰显不同的党性修养和格局境界。乐意闻过、善于省过、勇于改过,既是一种气度、胸襟,更是新时代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

“闻过则喜”见智慧。孟子以“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来教育弟子们要正确对待批评,“闻过则喜”便由此而来。孔子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能够指出自己的过错看作一件大幸事。《资治通鉴·晋纪》说:“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喜欢闻过,过错就会日渐消除而福分增加;喜欢听赞美之词,声誉就会日渐损伤而祸患降临。“闻喜则喜”是人的一种本性,要做到像孔子、孟子般面对批评是难能可贵的。这就必须和本能较劲,在长期磨炼中,从“闻过不怒”到“闻过不责”,然后才能渐渐达到“闻过则喜”的境界。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体谅别人的善意,拓宽自己的“心量”,真正把批评听到心里去。要有一颗为公的心,把为党做事、为民分忧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相信组织、相信群众、相信真理。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把批评当作鞭策、激励,站在提升自我能力素质的角度接受批评,不断补齐短板。要有一颗谦虚的心,诚恳接受上级批评、虚心接纳同事意见、善于倾听官兵心声,主动放低姿态,不断拓展格局、提升境界。

(配图来源网络)

“闻过则省”严修身。《庄子·人间世》有一则寓言故事:颜回向孔子请教游说之法,孔子叫他先做到“心斋”。所谓“心斋”,就是一种内省。孔子还补充道,“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即要时常保持戒惧心态,对照高尚道德信念、健康情趣品行审视自己,这样才能练就“百毒不侵”之身。闻过之后做到自省,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不能把毛病当成特点,更不能把缺点看成优点。“闻过则省”既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重要的修身方法。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到“三省吾身,谓予无愆”,自省一直以来备受推崇。然而,真正做到自省并非易事,对照是非标准知道过错不难,但坦荡面对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诚如孔子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做到与错误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常思是否忠诚坦荡、是否知恩图报、是否履职尽责、是否廉洁自律、是否精神懈怠、是否情系官兵。只有“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摒弃各种思想“毒素”,才能保持思想“常青”。

“闻过则改”促成长。《周易》有云:“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论语》指出:“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知错必改是闻过的落脚点和目的所在。歌德说:“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知过而改诠释的是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善待权力,升华的是道德品行,提升的是能力素质。曾经有一位领导,错误处理了一名同志。他认识到过错后,建议按规定撤销了处理,并公开向这名同志做了检讨,甚至还将检讨书在广播里连续播了20天。这种高洁的品质、过硬的党性,令人感慨不已,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伤口见光易好、捂着易烂。要闻过即改不迟疑,坚定改的决心,不回避、不遮掩,即使遇到再大再多困难也奋然改之,不达目的誓不休。要行动有力不空谈,从点滴细节改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改正过错过失。要持之以恒不懈怠,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经常查漏补缺,在坚持中确保毛病问题清仓见底、整改归零。

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我们在向中国梦、强军梦奋进的征程中,应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在强国强军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