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寿命有多长?老祖宗早就算好了生命周期,

主页 > 易学动态 > 腾讯网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期德全不危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长生不老,哪怕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也落了俗套。几千年的来,人们虽然知道无法长生,但从不缺乏追求长生的人,汉武帝求仙问药、唐玄宗痴迷道教……诸如此类,数不胜数。那么人的寿命到底是多长?

20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其中的一些病人会因为头疼每隔固定的天数就来诊断一次,他总结出了人体力变化周期为23天,情绪变化为28天。

20多年后,奥地利的特里舍尔又发现了智力变化为33天,他将人的“体力状况”、“情绪状况”、“智力状况”综合起来,发现了“生物三节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钟,人的寿命也跟生物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的作息时间,会影响细胞分裂,按照细胞分裂的周期来算,人类的正常寿命也就125岁,不过每个人命运各有不同,寿命长短不一,不过老祖宗在《易经》中就算好了生命周期,这两个年龄段还需要注意一下。

现在多数人,都将《易经》当做玄学,不过《易经》只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自然哲学,它被誉为“大道之源”,东汉郑玄曾说:“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是《易经》中最核心的三种思想:简易、变易、恒常不变。这也是宇宙的本质。

人从出生以来,就在成长,人体也在不同的变化,孔子在《论语》就很少的阐述了这种变化: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虽然这是孔子在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思想境界也在不断的提高,到了70岁,人就跟规则融为一体。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

为什么会是七十岁达到最高呢?其实这跟孔子去世的年龄有关,孔子73岁去世、孟子84岁去世,所以民间当中就流传了一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

《易经》是儒家经典,孔孟两人又被尊为:“圣人”、“亚圣”,连他们都过不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加上个古代医疗技术有限,这种说法就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易经》中认为甲子年出生的人,在这两个年龄段都是一大关口,等到了73岁,就是“丁丑”年,丁丑为太岁,此乃凶神,八字也容易被克。同理,84为“戊子”年,太岁“戊子”更是不详。

虽然只是关口,但并非度不过去,百岁以上的古人虽不常见,但也有不少,现代医疗这么发达,配合医生治疗,也容易度过。

73岁、84岁都已经算是高龄了,此时应该更加注重养生,《易经》沿用这种说法,也是再讲养生之道,玄学虽不准确,不过中国古人总结了几千年的养生之道,身处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应该要更加注重身体。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总结的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只不过后来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刘宗各有所长,不过但凡历史上集大成者,都研究过易经,诸葛亮、袁天罡、刘伯温。

六宗当中的“老庄宗”就主要讲道家思想和养生,“史事宗”以研究历史为主,《易经》中写有:离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讲述的是商王武丁的故事,最为玄学的还是“占卜宗”,以六十四卦为主,其中涉及婚姻、教育、工作等多方面发展规律。

《易经》看似玄学,但里面都是满满的大道理,连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也坦言,研究科学一定要读的三个经,一是《易经》、二是《墨经》、三是《山海经》。